同一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在这个意义上说,北约没有看到俄罗斯核力量的准备状况发生变化。 ——翻译说,普京老铁只是口头威慑,没有实际动作,问题不大。
但在发酵了几天之后,西方的态度现在又有点动摇了。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表示,冷战后美国面临首次与同级对手进行核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已从理论进入现实。
泽连斯基也在21日的时候表示,这件事“有风险”,但他不相信普京会对乌克兰“呼吁核选项”。 但是,到了25日,突然说,以前可能是“虚张声势”,但在现在的新局面下“也许会成为现实”。
众说纷纭,普京的“核威慑力量”到底不可信吗?
也就是说,俄罗斯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动核呢?
根据俄罗斯的核理论,只要外部势力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常规武器侵略俄罗斯本土或其盟国,在俄罗斯国家存在受到威胁时俄罗斯就可以进行核攻击。
在当前乌克兰战争的上下文中,至少有两种情况接触到这个标准——
第一,乌克兰四州通过全民公决成为俄罗斯领土后,乌克兰再次攻击这四州,在法理上等同于侵犯俄罗斯边境,根据俄罗斯国防原则,这种情况可以合法使用核武。
所以说白了,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西方“跨境”的介入。
根据俄罗斯的判断,西方的干预是“跨界”的吗?
与普京的演讲相呼应,昨天拉夫罗夫突然表示,“美国是乌克兰国内冲突的参与者”,但在前天的联合演讲中,他痛斥西方要破坏俄罗斯,公开讨论和拆散俄罗斯,“俄罗斯这个独立的国家
与以往的普遍谴责不同,俄罗斯战争完全演变成了俄罗斯和西方的战争。 俄罗斯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将核选项摆在桌面上,说“不是虚张声势”。 没人能相信!
在这两个层面上,俄罗斯动用核武器,不是无法想象的!
让我们假设一下。
然后是如何使用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在基辅上空爆炸,用产生的电子脉冲麻痹基辅的电子设备,从而成功遏制敌人,避免造成大量死伤带来的国内外政治压力。
中策是直接朝战场炸,但俄罗斯对峙战线有千里之遥,用战术核弹炸乌军的野战部队,数量少了显然不够。 过度使用,核辐射过剩,土地被占用有什么用?
随之而来的是可能的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拜登所说的来自北约的“严重后果”。
这个“严重后果”是什么,拜登有意制造“战略模糊”,虽然没有明确地说,但仔细想想就知道,北约其实也没有平衡工具。
不用考虑北约亲自参战。 现在很珍惜生命。 在俄罗斯突破核红线之前是不可能的。 毕竟,乌克兰只不过是一个代理人。 俄罗斯用核武器炸毁乌克兰,反而削弱了美国凝聚反俄力量的发言权,美国不能犯下“复仇”。
至于所谓的“核报复”,就更不可能了。
将近6000起!
对俄罗斯来说,真正危险的是另一个沉重的风险,正如拜登所说,俄罗斯将“自我驱逐”,变成“国际贱民”,在国际社会上自我孤立。
最坏的情况是俄罗斯经济崩溃,内部反战反普京的呼声变大,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动乱,正如拉夫罗夫所说,“崩溃”和“四分五裂”成为现实,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往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万不得已普京不能做出核选择。
你说了不可能吧? 普京在2月将俄罗斯的核力量转移到战备模式,结合前几天“动用一切手段”的讲话,这颗核弹西指的威胁是确凿无疑的,欧盟看到与美国和北约不同的表现,是不是对成功感到吃惊?
通过这一手虚张声势,普京一边降低提高对无核乌克兰核威慑能力的政治压力,一边拿出兜底手段,把风险放在桌面上,对乌克兰的攻击和西方的干预加以限制,让其扔老鼠忌。
真的很讽刺,开战之初,就连美国也预想到俄罗斯会在7天内攻陷基辅。 结果,俄罗斯的目标后退,只把成果限定在了还没有得到的4个州。 对此,有时必须拿出终极的大屠杀器进行“威慑”。
接下来,我们要看普京能否在这个冬天利用能源战争,瓦解西方的反俄阵线,能否派遣30万士兵上战场。 现在的俄罗斯需要这样的“变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