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23国考报名第一天。据中公教育统计,截至当日16时,已有163790人提交报名申请,较去年同期增加66717人,增幅68.72%;“零”突破的岗位有14590个,占岗位总数的82.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可见,2023国考对广大考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今年的人气更是高涨。
2023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招录单位遍布全国,招录计划31个省份。其中,广东北京山东的招录人数位列前三,均超过2000人。由于中央机关在京聚集,招录人数达到2045人,也非常可观。招聘人数越多,通常报名的人数就越多。从报名首日的报名数据来看,北京报名人数占优,报名人数为16601人,同比增加4351人。广东省紧随其后,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
向应届毕业生和基层岗位倾斜是近年来国考招生的两大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为应届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同时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提高基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这两种倾斜需要注意两大关系:一是向应届毕业生倾斜,与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为往届毕业生提供报考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社会诉求有关;第二,增加基层岗位数量与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的关系。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取消所有对应届毕业生身份的要求,不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而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则是相对可行的方案。具体措施是延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期限,从之前规定的毕业后两年,延长到五年甚至更长,视具体情况而定。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0%以上是高校毕业生,这也要求调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路,把大学生当作普通就业青年,解决所有青年的就业,即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近年来,国考报名一直存在职位冷热不均的问题。一些中央部门和大城市有200033601多个职位,而一些职位是“零报名”。除了少数岗位由于报名要求严格,其他大部分岗位都是艰苦边远地区的基层岗位,对大学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很多大学生担心,一旦从事这些工作,就很难有了。
在今年的国考招录中,2.8万人的计划中约有75%补充到县及县以下直属事业单位,基层导向非常明显。要让国考招录的基层定向能够招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需要综合措施。一方面可以降低这些岗位的门槛要求,包括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门槛,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验。一些公务员也可以尝试把学历调整到高职院校。今年6月,在《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北京市将北京市高职高专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录范围,在公务员招录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设岗,鼓励公平竞争。
此外,还要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基层岗位待遇。对于从事基层公务员工作的大学生,要有系统的培养使用管理和发展规划,让他们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得到锻炼,获得自身的成长。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在就业中看重的主要因素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