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com兴安盟10月22日电题:蒙古族绣工:传统技艺开启“指尖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也是‘工薪族’了!”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绣中心给农牧民绣工发工资。50岁的谷生手里拿着刚发的工资,脸上挂着笑容。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清代,是蒙古族特有的传统艺术技艺,融合和影响了汉满藏等民族的刺绣技艺。多以大胆粗犷夸张的手法和鲜明的色彩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
2009年,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绣在丝绸上的花栩栩如生,即使挂在相框里,也觉得伸手就能摘到.在科右中旗,有一支来自农牧民的万人刺绣工人队伍,他们用精湛的传统技艺创造着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因为家里耕地少,耕地质量差,还有两个大学生上学,古生前的生活很拮据。
2017年,顾生找到刺绣协会,开始学习刺绣。“我刚开始绣的花太丑了,我自己都看不到。”
顾生说:“我也梦想过什么时候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工资。没想到,梦想真的变成了现实。”
“每次结算工资,我都会把整笔存起来,得到零。这几年家里改了很多大事,然后就可以买楼了。”古代生活充满希望。
顾生擅长绣牡丹和菊花。他利用业余时间刺绣,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腰包,还以刺绣带头人的身份带领90名妇女一起刺绣。
她是图雅高里坂镇一级绣工。擅长平针刺绣,经常跟自己的新手绣工学习刺绣技艺。
“我现在教的就是搭配图案和颜色。我用套管针和平针刺绣。学生进步很快,颜色搭配也很好。”图雅手拉手教学生。
42岁的图雅从记事起就一直跟着母亲学习制鞋。有了手艺基础,学刺绣就是小菜一碟。2017年,她凭借出色的刺绣技艺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级刺绣工。
此后,图雅与60名刺绣工人一起从事刺绣行业。“即使是不以刺绣为生的农牧民,通过刺绣,一年也能增收一万多元。”
80后的小朱拉从小就喜欢绣花针,十几岁的时候十字绣绣的特别好看。
2017年,蒙古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第一次看到小朱拉的作品,对她的技艺一见钟情。从此,小朱拉成了杜尔基镇的刺绣带头人。
这几天,她带着杜尔基镇的20多个绣娘去领2022年上半年的“工资”。“都是新手,但平均工资能达到3000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