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豪,老师,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汤泽也:蚂蚁还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分析: 由于蚂蚁比较小,有些细小的地方孩子们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时,由于孩子们还处于小班时期,观察事物比较表面和片面,不会深入,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尽管孩子们天天跑去看蚂蚁,和蚂蚁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但从孩子们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蚂蚁的认识是粗浅和零碎的,我们还必需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整理构建关于蚂蚁的知识网络。 案例四: 借助图片深入了解蚂蚁 1师:蚂蚁弟弟给我们寄来了许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2幼儿自由观看图片。 许亦杨:你看,你看,这只蚂蚁身上是黑的,这只蚂蚁身上是咖啡色的。 沈昕:这儿还有红色的。 姚元:哇!那么多蚂蚁。 黄诗懿:快看!快看!蚂蚁有两只脚长在头上了。 胡祎凯:咦!脚怎么会长在头上呢 黄诗懿:我也不知道。 陈思琪:老师,这是不是蚂蚁的肚子蚂蚁的肚子好大呀! 徐铭泽:快来看呀,这是蚂蚁有翅膀的,老师,它会不会飞 分析: 孩子们在放大的图片下能更清楚更仔细地看到蚂蚁,自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原来蚂蚁长得都不一样的”,“原来有的蚂蚁身上是黑的,有的是咖啡色的。”“怎么蚂蚁头上还长脚”等等,孩子们有了疑惑,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活动取得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顺利高效完成的保证。 二我是小蚂蚁 沙倍立:薛雨阗,薛雨阗,我是小蚂蚁。 薛雨阗:我也是小蚂蚁。 沙倍立:我是小蚂蚁沙沙。 薛雨阗:我是小蚂蚁阗阗。 沙倍立: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好不好 薛雨阗:好的。 两人说完满脸笑容,手拉手出去做游戏了,游戏中沙沙不停地摸摸自己的头饰有没有歪,脸上也不停的笑着。 分析: 在孩子们一到园后就给他们一个蚂蚁头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以小蚂蚁的身份玩,一方面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早早地进入角色,为下面的教育游戏打下良好基础。 案例五:
“你们看,这儿有一个洞洞,是我们的新家。”教师指着那个被装饰成洞口的教室的门说:“快,回家了。”小蚂蚁们看见自己的新家可乐坏了,在蚂蚁妈妈的带领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了,“天亮了”妈妈一边唱着歌一边根据歌词表演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的直摇头,小小蚂蚁想想,想个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妈妈,我帮你搬。”“妈妈,妈妈,我去搬。”小蚂蚁们可急了都想去搬豆豆。于是妈妈搬豆——妈妈邀请小蚂蚁搬豆——小蚂蚁自己搬豆——小蚂蚁们一起搬豆,一会儿小蚂蚁们就学会了歌曲。回到洞中数豆豆,你一粒,我一粒,还有一粒在哪里蚂蚁弟弟笑嘻嘻,还有一粒在我肚子里。于是,小蚂蚁们又学会了儿歌《小蚂蚁》。 分析: 小班幼儿天真可爱,喜欢幻想,同时幻想又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喜欢和身边的动物植物交朋友,有时甚至幻想自己也是一朵花或一只小动物,教师抓住小班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了蚂蚁头饰了,设计了洞口,情景的创设,道具的运用使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他们忘了自己是小朋友,忘了自己在上课,把自己完全当作了小蚂蚁,在开心的搬豆中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小蚂蚁》,在分享成果数豆中学会了儿歌《小蚂蚁》,而其中又融合了色彩,图形,分类,数数等知识,也在其中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发展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分析和反思: 主题教学是现在广为提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提倡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和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机构,并向更高一级认识知段迈进。在《蚂蚁》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自由观察自由讲述幼儿讨论游戏学习歌曲,儿歌画画等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发现,进而深入激发幼儿象蚂蚁一样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一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引导和参与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和发展的。”幼儿只有与周围环境充分的接触了才有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幼儿在生活与活动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保障,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发展幼儿能力,扩展幼儿知识。在《我们过节了》这个主题即将结束时我们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对蚂蚁产生了兴趣,天天看蚂蚁,乐而忘返,还会和蚂蚁说悄悄话。及时抓住了这次机会,收集材料,设计活动,孩子们本身对蚂蚁产生了兴趣,教师的图片,模型使他们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便会主动的探索,寻找答案。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参与和引导使孩子们获得了知识,整理了已有的知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蚂蚁知识网。 二整合教育,游戏教学 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哪些是工蚁”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中午,孩子们正在紫藤架下自由活动。忽然,小天跑过来很激动的说:“老师,那边有很多蚂蚁,他们每一个都搬着一个小小的白白的一粒粒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你快去看看。”我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出来,跟着小天走去,紫藤架的一根柱子下面有一个很小的洞口,蚂蚁来来回回的忙碌着,从操场的橡胶垫缝隙中爬着,一个接一个,每一只蚂蚁差不多都搬着一粒比自身身体微小的白色东西,我知道,那是蚂蚁卵。在我小的时候,曾经发现过这个现象,也很着迷的看着他们搬蚂蚁卵,可是,我的好奇心没有得到结果,我自己发现蚂蚁在搬卵,却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大人们说了一句,大概要下雨了吧,就再也没有下文。于是不了了之。我想,这些孩子现在一定非常想知道蚂蚁们到底为什么搬家,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资料。动物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会知道要下雨了.蚂蚁的窝是歇通入地下的.所以下雨会把它的窝完全淹没.因此它们要搬到地势更高的地方,当下雨前蚂蚁能感受到空气中潮湿,知道天将会下雨。他们平时居住的地方往往会被雨水给淹没,为了不被淹死,他们边在蚁王的调动下,带上粮食往高处迁居。 第二天,抽了一点时间,把这个现象和孩子们讨论了下。孩子们知道了,我也总算把自己从小时候一直带着的疑惑给弄明白了。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记录: 分析: 其实大多数幼儿都看见过蚂蚁,所以开始对蚂蚁并不感兴趣,但当有人找到后,他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于是开始了寻找观察。这就是幼儿最自我的主观思想,当遇到一件事物,他们首先想到就是我早就知道了,还要找么。但由于他们只是接触过,并没有自己仔细观察过,没有感受其中的乐趣,于是当有了一个领头羊后,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还有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我觉得既开放了幼儿的天性,也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思考。 -->
現代科学の研究によると、0-6歳は子供の潜在能力を発展させる最適な時期であり、どの子供も多言語の脳言語中枢を発展させる可能性があるため、彼らは大人よりも英語を勉強するのが楽で効果があ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った。当園が展開した総合英語教育実験は児童の早期言語発展能力の開発を堅持し、児童が第二言語を学ぶ最善の方法は母語を仲介する必要なく直接学習することであり、児童言語は活動ゲーム及び日常生活の情景の中で発展することであると主張している。明らかに、我が国の伝統的な英語教育法は幼児学言語の特徴に合わず、生成課程は総合英語教育実験研究を具体的に実施する重要な課程モデルであり、児童の学習を探索し、外国語としての第二言語をマスターするために意義のある課程の実践を行った。 当園で実験を展開した3年間、私たちは従来の暗記語彙の教育モデルから徐々に全英語のテーマ活動的な教育モデルに転向し、過去の英語語彙の簡単な認識から比較的系統的で正規な教育モデルまで、私たちは比較的に重大な発展と進歩を遂げたと考えている。しかし、検討を経て、総合英語教育実験の目的をよりよく体現すると同時に、児童の言語発展能力をよりよく発掘するには、カリキュラムモデルの転換をさらに推進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感じ始めた。課題グループの指導の下で、私たちのカリキュラムと教育は再びモデル化されたカリキュラム設計、すなわち本授業の重要な事物と語彙から付帯文、さらに固定対話、さらに固定活動のカリキュラムモデルを提示し、教師が本授業の内容と教育要領を全面的に把握した後、学生の活動への参加を誘発する過程で、幼児が表現した特有の興味と個性的な重点などの新しい要求を通じてカリキュラムを展開することに転向した。児童の発展ニーズを満たす中でまたカリキュラム設計の目的を達成する。しばらくの間、実践を証明するために、私たちは幼児の好奇心が強化され、能動性が増加し、初歩的な模倣の願望があり、幼児はすでに単語と文型を聞くことに満足しなくなり、交流の願望が日増しに強くなり、特に授業に参加し、自分の願望を表現することがますます強くなり、授業の教育もますます活発になり、効果があることを発見した。現在、多くの幼児が2年間の学習を経て初歩的な英語思考を構築し、英語で直接交流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た。実践を通じて、生成カリキュラムの実施は総合英語教育の実験理念を全面的に実践し、幼児の言語学習の法則に合致する新しいカリキュラムモデルであると考えている。 ここでは、私たちの具体的な方法についてのみ説明します。 1自然学習は生成カリキュラム教育の真髄である 幼児期は言語学習の重要な時期であり、その利点は相応の言語環境の中で、音声イントネーションの模倣によって語感を形成し、幼児に自然に英語を学習させることである。言語習得の最初の条件は、大量の「聞く」機会、つまり大量の言語情報を入力することである、2つ目の条件は、自然な情景の下で大胆に話し、聞いた言葉を他の人と付き合うために使い、練習と強固さを得ることです。3つ目の条件は、自然な情景の中で自然な方法で行うことです。そのため、幼児に聞いた環境と自然学習の情景を創設することは幼児が言語を習得する必要条件である。
第二,自然创设说英语的机会和情景。幼儿从“听”到“说”的过渡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经济新闻]
如何在幼儿积累一定的语言感觉后自然脱口而出,需要的还是情景,包括语言情景,包括幼儿说英语的自然情景。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活动游戏,每周五等,所有英语老师都会来班上和幼儿交谈,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地说英语,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说想说的话,说想说的话。此外,我们还将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为幼儿安排故事表演,或将幼儿带到角色游戏室,让幼儿尽可能在相应的情景中主动交流或自然习得英语。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兴趣是生成课程的重点 在推进综合英语教学实验中,我们在课堂上突出孩子兴趣的发展,将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紧密围绕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激发孩子兴趣的素材进行。兴趣是幼儿掌握第二语言的最佳老师,是顺利开展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育中选择那些远离孩子生活而不感兴趣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幼儿的学习将是单调乏味的重复,不仅幼儿难以掌握,而且会扼杀语言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学中注意选择能引起幼儿兴趣的题材。同时,非常注意根据孩子表达的兴趣改编英语小故事。此外,还将《窗外的垃圾》、《三只蝴蝶》、《龟兔赛跑》等感兴趣的故事改编成英语故事,配以生动的人形道具脸书,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后,会主动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模仿角色对话。制作有趣的英语迷你游戏英语童谣,让幼儿在交谈和玩耍中得到愉悦。设计交通工具的分类森林动物运动会有趣的服装设计味道好的汉堡/三文治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方案,深深吸引了所有幼儿,使他们有积极参与自然“开口”的强烈愿望,从而使英语学习中被动的耳朵练习英语学习的输入加工输出有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 3随机教学是幼儿英语生成课程实施的关键 一定的语言沟通环境可以提供幼儿语言对话的机会,使幼儿产生语言学习的动机。课堂中重视随机教学是实施幼儿综合英语生成课程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围绕儿童的兴趣开展各项项目活动,以便使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具有弹性,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多样化,一堂课有时竟然超出了原设想的许多,从而使教学信息量大大小小增加。我们还经常把家长请来,让家长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参加教学活动,家长们高兴,孩子们也感兴趣,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信活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互相协作,大胆交往等表现时,他们都由衷地赞叹到:“我们的孩子真不一般哪!” 综合英语教学实验寻求遵循儿童及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实施生成课程正是要体现这种课程理念,是一种符合幼儿学习语言规律的符合老师教学规律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二期课改的实施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一句话的含义,体会到了其带来的巨大魅力。 自主性游戏中。只听见顾佳怡对毛文迪说:“我会用手工纸做一种很漂亮的花,是我哥哥教我做的,我们来做,好吗 ”毛文迪说:“好的,我去拿手工纸。”走到拿手工纸的抽屉旁,看见我赞许的目光,便飞快地拿出了手工纸。顾佳怡又说:“还要剪刀呢 ”“我去拿”一旁的子浩见了忙说。万世俱备,只见顾佳怡熟练地折,剪,再折。一会儿,一朵花做好了。“哇,真漂亮。”毛文迪一喊。好几个小朋友都围了过来。“顾佳怡,这花是怎么做的 ”“教教我吧,我也要学。”“你也教我做一朵,好吗 ”“你们这么多人,我怎么教呀 ”一边说一边乞求的目光看着我。我忙走过去,拿起她做的花,说:“顾佳怡本领真大,做出了这么一朵漂亮的花,下次我们来开个花店。,好吗 ”第二天,正好是“三八”节。于是,满足了孩子们的意愿,又激发了对妈妈的爱。活动之后,孩子们做了许多的花。“哇,这么多的花,送给妈妈一朵,还有这么多,怎么办呢 ”一个问题又抛给了孩子们。“贴在墙上,打扮我们的教室。”“放在自然角里,别人以为是真的花呢 ”…… 一个小小的热点,引发了这么多问题。相信,我们都是有心人,在孩子们中有许多生成的内容。我们也必然在孩子们身上学到更多。 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正在尽情的玩耍。忽然,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不好了,小蚂蚁掉到水池里了!”小朋友们立刻拥到墙边那个浅水池旁。果然,水池中央一只小蚂蚁一起一伏,正在奋力挣扎。 “老师,我跳进去把它就出来吧。”棒棒急切的说道。“我去!”“我去!”孩子们一个个争抢着。我摇摇头,蹲下身来说:“你们可以想个更好的办法帮助小蚂蚁吗 ”
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动起了脑筋:“老师,打110。”“老师,我们把水舀光了,这样小蚂蚁就得救了。”“老师,我们去把小脸盆拿来,把水池里的水全部舀出来。”“老师,我去找一根长长的竹竿 ,让小蚂蚁顺着竹竿爬上来。”……孩子们想出一个又一个办法,可又被一一否决了。 一阵微风吹过,“哗啦啦”,树上飘下几片落叶。萱萱眼睛一亮:“落叶!对了,老师,我们用落叶做小船,让蚂蚁爬到小船上。”这个办法得到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同。萱萱忙捡起一片最大的落叶,小心翼翼的放到水池里。可是,怎样让“小船”漂到水池中央的小蚂蚁身旁呢 “呼――呼――”萱萱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了起来。这个办法似乎不错,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小船”只微微颤动了几下,并没有向前移动。于是,在我的指挥下,小朋友们一起聚到“小船”前,随着我的口令,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吹了起来,“呼――呼――”果然,人多力量大,“小船”缓缓地向水池中央漂去...... 小蚂蚁终于得救了,孩子们欢呼雀跃,一张张笑容飞扬的小脸涨得通红,就像秋天里的一个个红苹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们拯救的虽然只是一只小蚂蚁,可从这次爱心行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纯真善良的童心,他们机智敏锐的思维果敢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孩子们拥有了这些,对于未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充满骄傲与自信呢 周一请假,今天第一次上“有趣的昆虫”主题的课,分别是“大馅饼”与“蚂蚁世界”,真是不错的主题。画完画,我带着孩子们散步去。刚走到楼下,可乐猫喊住我:“要不要看蚂蚁啊 那里有很多,大概天要下雨乐。”因为大家知道,我不怕这种小动物,还像小孩子一样爱去捉它们。 我一听心里就乐了,因为今天上的可都是关于小蚂蚁的活动。于是,带着全班小朋友走到沙池边,一眼就看到两大群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请大家观察一下:小蚂蚁在干吗呀 为什么他们都跑出来了 哲言说:“它们要出来吃沙。”“不对,小蚂蚁不喜欢吃沙的。”马上有小朋友发表不同的意见。“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闷热吗 ”我问。“恩。”“对啊!今天也许会下雨
,小蚂蚁在搬家呢!你能找出哪些是兵蚁 哪些是工蚁 ”因为刚刚的《大馅饼》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分工不同,当然,我们看到的蚂蚁是不能一下子分出来的,但是,星星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刚刚看到女王了。”这可引起大家的一阵骚动,大伙儿都围着星星:“你在哪儿看到的 ”并且争先恐后的也要一睹“女王”的尊容。 可爱的孩子们与小小蚂蚁作了好朋友,令走时,我请大家跟小蚂蚁说再见。每一个孩子都认真的对它们说“小蚂蚁,再见!”孩子本来就喜欢昆虫,走进大自然,自由的探索,快乐的学习。 今天早上,孩子们被草地上刚刚多了的几只小动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们那么形象逼真,如果不仔细看,你决不会认为那是石刻的雕像。我暗自高兴,因为一节有趣的活动课在我头脑中生成了。于是,我做好一切准备,就带孩子进入了草地。 你瞧,孩子的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有的干脆在草地上打起滚儿,来到这些小动物的身边,孩子们可忙起来了:有的摸摸这儿,有的摸摸那儿,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老师,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它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 ”“老师,这只大熊猫是不是那只小熊猫的妈妈呀 ”......有的干脆拿起画笔,认真地画起它们来。孙茹倩等几个女生拔了些嫩草在喂“小羊”,一边喂,还一边和小羊说话呢!“小羊 ,你也爱我们的幼儿园呀,吃饱了,咱们一起玩吧!”你看,刘红梅更是别出心裁,用旧报纸设计了一条裙子,还给它戴上了自己的丝巾,把个小鹿打扮的更漂亮了。看看我们班的小舞蹈家孙金萍吧,跑到那边去和丹顶鹤比赛跳舞了。“老师,您看,这是我用橡皮泥雕刻出来的白天鹅。”一向性格内向的宋莹莹高兴地说。 孩子们被这些小动物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动物的热爱。在这样的天然课堂中,孩子的尽情投入,老师的合理引导,使我们的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