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癌、肺移植、肺减容手术等。
呼吸运动技术改善肺通气
1.闭上嘴唇呼吸
患者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然后噘起嘴唇,以吸管式轻松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10分钟,每天3至4次。缩唇呼吸可相应增加小气道的压力,使等压点向大气通道移动,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和阻塞,有利于肺泡残余空气的排出,改善通气。
呼吸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重度至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肌功能。
2.腹式呼吸
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放松全身,通过鼻子吸气,从嘴里呼气,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放在胸部,吸气时尽量伸出腹部,也可以用手按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凹陷,尽量呼气;一般来说,吸气时间比为1:2或1:3,呼气时间比为4到6s,每分钟7到8次呼吸。每天开始2次,每次5分钟,之后熟练度可以逐渐提高到10~15分钟/次,每天2~3次。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膈肌用于进行深慢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浅呼吸模式,延长呼气时间以改善潮气量,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功率消耗,并缓解呼吸短促症状。
3.扩胸运动训练
患者仰卧或坐姿时,护送人将双手放在患者肺部对应的胸腔扩张处,请患者呼气,感觉肋骨向下向内,护送者手掌向下压力测试同时,在患者吸气前瞬间,迅速向下向内张紧胸腔,诱发肋骨间肌肉收缩,患者的呼吸和呼气阻力大,阻力护送者双手受限,以改善肺部,胸壁再张开,增加肺部通气。
4.吸气阻力训练
吸力阻力通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或弹簧提供,患者通过口腔阻力训练器进行吸气。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30min,以提高吸气肌耐力,每天2~3次。随着患者吸气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高,训练器的直径逐渐减小或弹簧阻力增加。
促进肺清洁的肺康复技术
1.咳嗽训练
采取坐姿,上身微微前倾,肩膀放松;缓慢而深入地吸气,使肺泡充气;屏住呼吸2~3秒,张开嘴咳嗽3次,咳嗽时收缩腹肌;停止咳嗽,收缩嘴唇,慢慢呼出剩余的气体;缓慢深吸气,重复上述动作,每次训练可重复2~3个以上动作。
2.体位引流
运动训练改善呼吸功能
运动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度和适度的原则。指导患者遵循推荐的方案;每周至少运动3次,运动强度为最大摄氧量的40%-85%,每次运动20-60min;主要包括上肢训练、下肢训练和全身训练。
1.上肢训练——手臂提升练习。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或坐位,交替伸展手臂,缓慢向前抬起至舒适姿势的末端,然后缓慢下降,每组5次,每天3组。拿着哑铃或沙袋,将手臂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慢慢弯曲手臂以提升和降低重量。
2.下肢训练——踝关节泵训练。
患者处于仰卧或坐姿,下肢伸展,大腿放松,慢慢地勾住脚趾,尽量保持脚趾朝向他们5秒钟,然后慢慢地向下压脚趾5秒钟。然后放松,每组10人,2-3组/天;模拟深蹲,握住椅背,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然后慢慢蹲下,保持膝盖笔直,不外翻或向内弯曲,然后慢慢站起来,每组10个,2-3组/天。
3.全身训练
步行、呼吸体操、上下楼梯、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等。在静息状态下,没有症状,但呼吸困难仅发生在步行或剧烈运动时。可以进行慢跑、快走、毽子、羽毛球、自行车、广场舞等运动。哮喘患者在进行少量活动后可以选择慢走、太极拳等。
上述呼吸功能练习简单易行。一方面,它们可以改善呼吸肌的功能,促进肺部清洁和气体交换,减少痰潴留。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
1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