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公里的长江贯通江苏,长江既是沿江城市横向的黄金带,也曾是南北走向的阻隔带。 10年前,全省跨江通道只有9条,严重制约了生产要素的跨江快速流动和南北协调发展。 加大跨江通道短板建设力度,推进跨江融合战略实施,是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十八大以来,江苏按下过河通道建设“快进键”,目前全省过河通道已建成17座10座。 过河通道建设的巨大发展,见证了江苏一体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到2025年,我省还将新建6条过河通道,隔河相望的县将基本实现快速连通。
全省累计建成过河通道17座
2014年3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结束了南京下游无铁路过街通道的历史。
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位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是通锡高速公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高铁的共同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11.072公里,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下层为双向四线铁路,设计速度为200公里/小时,250公里/小时。 大桥主要采用跨越1092米的钢桁斜拉桥结构,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第一座超公里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建造技术实现了五大“世界首创”。
2015年10月,五峰山长江大桥开工,2020年12月11日铁路桥建成,2021年6月30日公路桥建成。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跨越长江至淮扬镇铁路的重要工程,也是江苏高速公路“中轴”过河的桥梁。 长江江苏段是继南京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之后的第三座公铁两用大桥,全长6409米,主要1092米,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为四线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 五峰山大桥建成后,填补了世界高铁悬索桥中国公铁两用悬索桥中国铁路悬索桥三大空白,创造了多项纪录。
2017年4月,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开工建设,2020年12月24日开通运营。
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轻型钢结构斜拉桥,线路全长10.355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该桥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连接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纽带,是南京拥江发展的新地标,完善了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区域跨海通道布局,提升了南京城市综合实力,拓展了城市空间。
2012年以来,我省加快补齐过河通道突出短板,建成过河通道8条,其中3条整合过河通道,全省累计建成过河通道17条,隔河相望的区市之间实现了过河通道直通。 跨江大桥进一步优化长江干线跨江通道布局,跨江融合发展进入高速公路。
进一步加快过河通道建设
今年以来,江苏跨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快。
6月,《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明确的“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张靖皋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张靖皋长江大桥全长约30公里。 跨江段全长7859米,采用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大桥建设工期6年,初步设计概算约311.66亿元。 大桥以交通强国江苏建设示范标志性项目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项目世界特大悬索桥建设里程碑工程目标建成后,具有超大跨度悬索桥主缆自平衡结构体系超大跨度支护回转结构复合连接墙锚基础智能感知可更换系泊体系 实现了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超大自行装配式索鞍全桥一体化智能防腐体系等6个“世界首创”,最大跨度悬索桥最高悬索桥索塔最大连接墙锚基础最大连续长钢箱梁最长省交建局在大桥“特尖特长” 围绕“管理信息化”要求,开展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桥梁领域重大专项技术突破,树立管理和技术创新行业标杆。
目前大桥大临工程基本完成,南航道桥正在进行地连墙技术试验,北航道桥场地清障基本完成,沉井和钻孔桩施工准备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9月,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 该跨海通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中明确的“十二五”规划重点推进的公铁复合河跨海通道项目,连接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 线路全长约39公里,建设工期6年。
海太长江隧道的道路部分位于上海陕西高速公路石桥以东约2.7公里与上海陕西高速的交汇处,在上海武高速公路董滨枢纽以东约5.5公里的交汇处。 其中,跨海隧道长11.185公里,北接线长15.724公里,南接线长12.161公里。 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海门南互通立交至碧溪互通段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余区段设计时速120公里。 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约357.4亿元,预计2028年上半年完成。 项目建设对于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跨海通道布局,承担苏通大桥复线和跨海交通分流功能,完善区域网布局,推动长江城市群建设和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太长江隧道是由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中国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国首条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组成一体化建设的公路隧道。 省交建局围绕隧道结构安全施工绿色智能等方面,研究开发提出了全预盾构隧道内部结构等多项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将项目划分为“交通强国江苏省示范工程中国盾构隧道建设示范工程中国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技术里程”
目前,海太长江隧道已完成江北段工程场区的清表平整,试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针对盾构区间隧道“长大高深险”的特点,加快各项专题的研究。
“十二五”末新建六条过江通道
目前,长江江苏已建成10条过河通道。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南京与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与龙潭常泰江阴靖江等6条跨海通道将建成,累计实现隔河县跨海通道连通。 预计到2035年,江苏省已建成河流通道36条,将有效支撑沿江城市融合,促进两岸联动发展。
2019年10月,常泰长江大桥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工。
常泰长江大桥全长10.03公里,桥梁采用上下层布置,是世界上第一条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为一体的过河通道。 其中,上层桥面配置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下层桥面上游侧配置时速200公里,下层桥面下游侧配置四车道普通道路,设计时速80公里。
常泰长江大桥以建设交通强国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超大跨度多功能桥梁里程碑工程和桥梁建设技术国际领先经典项目为目标,温度自适应塔梁竖向约束体系楼梯减淤自重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桥更新了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不对称布置桥梁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连续长钢梁最大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最高强度桥用平行钢丝斜拉拉索等6条“世界最大”。
目前,常泰长江大桥南北索塔正在进行中塔柱施工。 录安洲非通航孔桥钢桁梁架设完成,天星洲专用航道桥及录安洲专用航道桥正在进行钢桁梁架设。 公铁合建段的引桥和普通道路的配线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节梁吊装和目前正在进行梁施工。 现场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环保稳定可控。
2019年2月,龙潭长江大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完工。
龙潭长江大桥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的明确过河通道,距上游南京长江四桥约16.8公里,距下游润扬大桥约28.6公里。 项目建设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长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提升南京第一梯队,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通道,优化过河通道布局,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等具有重要意义。
龙潭长江大桥起于仪征境内的江北长江大堤,南渡长江,经南京龙潭至338省道,路线全长约5千米。 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主桥主要采用跨1560米钢箱梁悬索桥,南北塔采用群桩基础,北锚采用圆形连墙基础,南锚采用矩形沉井基础,南北引桥采用钢混合组合梁结构。 省交建局力争提高大跨度悬索桥工程精细化耐久性水平,全力打造交通强国江苏示范工程大跨度悬索桥精品工程优质安全环保示范工程,在大跨度悬索桥工程建设精细化施工装配化建设和耐久性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
目前,龙潭长江大桥南北主塔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主桥南北锚碇正在进行锚固鞍部施工,南北引桥正在进行桥梁桩基承台墩体钢梁架设施工。
2020年4月,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12月完工。
江阴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明确的跨海通道,位于正在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下游约27公里,江阴长江大桥上游约5公里。 项目建设对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增强长江干线过河通行能力,促进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长江城市群建设和跨界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江阴长江隧道北至靖江公新公路,南至江阴芙蓉大道,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全长11.825公里。 其中过江隧道段全长6445米,以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盾构长4952米。 盾构隧道外径达到15.5米,隧道承受的最大水压达到了82米的水头。 省交建局针对隧道直径大水压高距离长等难点,研制出“功夫一号”“聚力一号”两台国内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超大型盾构机,为隧道掘进施工提供了最重要的装备保障。 在全国率先提出基于宜迁宜居环境空间的“绿色隧道”概念,研发绿色隧道管理平台,涵盖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引入“绿色指数评价”体系,实行精准化和差异化管理
目前,江北施工区明挖段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双线隧道盾构机掘进工作全部扎实推进,先发右线盾构机“功夫一号”陆续攻克多处施工危险源,累计掘进2580米,后发左线盾构机“混凝” 江南工区已完成接收作业井第五道环框架梁浇筑和明挖隧道第一段侧壁结构浇筑,继续开展明挖基坑主体结构施工明挖基坑开挖工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