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副市长吴永斌
一是创新“全国货物省内通关”市场采购贸易模式。依托中恒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创新“省内组织货物全国通关”模式。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完成省内其他地区组织的货物在蚌埠海关申报后,可在货物实际启运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减少海关转关手续,提高货物出口便利性。今年1-8月,蚌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交易额3.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8亿元,同比增长163.62%,超过去年全年。二是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创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模式,助推市场采购模式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吸引更多商家采用跨境电商实现出口业务。今年1-8月,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申报693票,货值3.98亿人民币。三是探索“跨境市场采购贸易”网上全流程自助录入和收款模式。通过探索“跨境市场采购贸易”在线全流程自核算收汇模式,为企业提供在线自动核算自动申报汇率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市场采购“可管快捷可追溯”。截至目前,辖内商业银行已办理网上自助收结汇业务
下一步,蚌埠将推进片区开放通道的链接建设,将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服务皖北及淮河流域外贸发展。首先是拓宽链接渠道。强化蚌埠铁路无水港国际物流通道作用,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航线服务。深化宁波与蚌埠合作,充分发挥蚌埠至宁波铁海联运点对点直达列车的作用。提升蚌埠港国际货运能力。保障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推进水港监管场所改扩建,提升蚌埠港要素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巩固链接节点。全力推进蚌埠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分批验收”的思路,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保税仓库海关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卡口围栏等基础和监管设施。充分发挥蚌埠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作用,优化产业链间深加工结转,为企业提供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物流服务。三是激发链接活力。以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重点,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开放水平,继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和跨境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微观层面,市场主体会受益;在中观层面,主导产业会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宏观上形成沿淮带动辐射皖北的格局,为蚌埠打造内陆城市多元化外贸通道增添活力。
蚌埠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既然获批两年了,蚌埠地区如何围绕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吴永斌:
谢谢你的提问。蚌埠交通优势明显,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蚌埠站是京沪铁路一级客运站,京沪高铁蚌埠南站是京沪线七大中心枢纽站之一。蚌埠港作为淮河上最大的港口,已经整体纳入蚌埠地区。蚌埠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涵盖35个行业的工业体系。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近两年,蚌埠片区获批沿淮驱动辐射皖北,打造世界级硅基生物基制造业中心和皖北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引领区,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是构建“双基”特色产业体系。按照纵向延伸产业价值链横向集聚产业集群两条路径,畅通“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大力推进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蚌埠地区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7家。硅基“三链一群”(新型显示产业链先进光伏玻璃产业链特种玻璃产业链泛应时材料产品群)和生物基“四聚一元”(聚乳酸产业链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链呋喃聚酯产业链聚氨酯产业链纳米纤维素产业链)的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粮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平台的引领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批高水平的联合研究项目,如“发展创新”等
三是激发制度创新的内生动力。微观层面聚焦企业诉求,中观层面紧扣蚌埠发展,宏观层面聚焦特色,以市场主体诉求为内生动力推进制度创新。目前已形成14项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硅基生物基企业认证“绿色通道”制度等2项创新被列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2021年发展报告》。特别是多项金融创新政策在全省率先落地,取得五省第一:一是安徽自贸试验区首笔经常项下优化单证跨境结算。二安徽自贸试验区首例错币取款落地。三丰源集团成为安徽省首家部署CIPS标准收发器的实体经济企业。四是安徽省首笔弱势货币跨境结算业务。五是安徽省第一笔由第三方担保办理的套期保值业务。
四是推进皖北“一核多点”联动创新布局。围绕皖北科技创新和开放开发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集中叠加和联动发展优势,全力支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先后接待阜阳淮北宿州等市考察团考察学习,接待亳州联动创新区工作人员随班就读。通过加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先行先试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推动区域联动创新开放,促进皖北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创新布局。
王:
发表评论